【會後新聞稿】民主外交民間接力,建構國會安全韌性 — 2023國會開放與監督論壇登場

文章類型 記者會新聞稿
發布時間 2023.03.10, AT 10:13 AM

健全的國會外交,關係台灣的發展與國際定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世界各國對台灣的戰略價值與民主成就更加重視,美國眾議院長裴洛西在去年8月參訪台灣,令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能見度大幅提升。多位立委積極參訪各國,他國代表團來台次數也暴增,國會外交成果豐碩,不愧韌性之島的讚譽。

一、台灣國會外交大爆發,公佈美國議員來台趨勢變化

穩固的外交關係,除官方的努力外,民間團體能用更靈活的姿態與世界民主國家交流,鞏固價值同盟。公督盟作為長期關注國會監督議題的公民組織,將舉辦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全球各國的議會監督組織與專家學者蒞臨台灣,一同交流全球議會開放與監督之挑戰和趨勢,包括威權勢力的興起、假訊息、數位轉型和地緣政治影響等問題。我們將尋找解決方案,推進民主機制的持續發展。我們相信,只有通過國會監督團體的合作,才能有效維護全球範圍內的民主制度,推動永續發展和公平社會的實現。我們願意與各國國會監督團體一起努力,共同應對全球民主危機。

公督盟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謝東儒表示 公督盟能運作,有賴公民參與以及支持,在長年以來的爭取下,終於能透過線上即時看到國會運作以及議員的問政,這些爭取的過程是台灣民主的展現,也是民主邁向成熟與透明,這些經驗希望能與國際交流,3/14-15力邀許多國家參與交流,去年美國眾議院長裴洛西的來訪,讓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有所提升,我們越與國際交流,越能看到瞭解到國會開放的重要性,而民主是需要相互學習,期許能透過國際上的交流,打造更透明更開放的國際社會。

二、國會民主韌性強化,說明全球民主所面臨新桃戰

近年來,國際局勢陷入威權與民主政權的二元對抗,自由之家去年對全球民主現況的總評也反映這一事實:2022年是威權統治的全球擴張時期(The Global Expansion of Authoritarian Rule)。自由之家指出,從2006年開始,全球民主持續倒退,不只是新興民主國家受到挑戰,老牌民主國家同樣受到威權浪潮的侵襲,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強化民主國家的「韌性」便成為首要課題,民主社會必須在政府違反民主價值時,扮演「煞車」的關鍵角色,人民選舉產生的國會(立法院)更必須在強化民主韌性上共同努力,不管是在國會外交上的深化,或人權相關法案的立法,其目的便是讓自由民主體制,成為牢不可破的全民共識,只有維護「民主韌性」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

公督盟常務理事蕭督圜表示 世界在美中貿易與烏俄戰爭影響下,台灣國際地位漸漸被重視,美國對台灣的好感日漸增加,這反映到國際上看待兩岸問題有所改觀,也是與國際友好互動的契機。在公督盟持續觀察國際情勢中,發現許多國家越來越關注我們的選舉。而我們有共同的期待,希望能夠讓國會議員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公民也可以把台灣如何監督國會的經驗與更多國家分享,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諸多國外媒體來到公督盟,他們也很好奇到底公督盟如何監督跟促成改革的發展,這也是我們要舉辦這次國際論壇的重要背景,希望國會議員能透過互動交流意見,與國際夥伴攜手加速民主深化並國際持續連結。


近十年美國參、眾議員訪台人數統計

三、呼籲立院盡速成立國際事務處

全球受到疫情影響,台灣的國會外交卻日漸活躍。近年來,立法院積極組團參訪諸多國家,進行深度交流,來自各國的代表團來台次數暴增,成果豐碩。但因缺乏系統性的留存,立委們與外國政要的交流重要成就與經驗,卻隨著立委更迭有所流失無法延續,令人扼腕,立法院院長也曾公開期盼能修正「立法院組織法」增設國際事務處,公督盟呼籲立法院盡速修法,透過成立國際事務處,傳承歷屆委員外交經驗,進而讓台灣成為國際上的重要角色。

公督盟副執行長甘順基表示 隨著去年因裴洛西訪台後,美國議員來訪次數達到新高,但尚未達到台灣國會外交的最高點,統計歐洲議員及各國國會來台次數還沒有疫情前的一半,反映出國會外交能量還在復甦當中。而我們期望立法院的國際事務處不是單純接待或只完成儀式性的會談,是希望能夠讓國外議員與公民社會有更多交流,能夠看見台灣民主價值。

四、2023國會開放與監督論壇登場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Citizen Congress Watch)、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與西敏寺民主基金會(Westminster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將於2023年3月14至15日在新板希爾頓酒店舉辦「國會開放與監督國際論壇:藉公民參與強化國會的透明與課責」(Parliamentary Openness and Monitoring Forum: Strengthening Parliamentary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through Citizen Participation)。

本次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全球各大洲的議會監督組織與專家學者,包含英國的民主運動者Sarah Castell、印尼的Ahmad Hanafi、科索沃的Violeta Haxholli、Albana Rexha,阿根廷的Juan Krahl、Maria Baron蒞臨台灣進行交流,巴基斯坦的Muddassir Rizvi、斯里蘭卡的Rohana Hettiarachcie則以遠端方式與會。期待透過演講者和參與者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激盪出全球議會開放與監督的新方法,鞏固民主,深化改革,並以台灣作為樞紐,帶動亞太公民社會推動開放與監督國會的能量。本次會議提供中英文即席口譯,參與者能夠依據自己熟悉的語言加入討論。 

14日當天安排三場講座,分別就「國會觀點:如何達成開放、積極回應且並負責的國會」、「公民社會觀點:國會監督成就與趨勢」以及「亞太地區的國會透明與民主韌性」三大主題進行演講,最後分組討論,「不同層級議會在對抗貪腐能夠扮演的角色」(雙語)與「公民科技與開放資料如何協助立法過程中的公民參與」(英語),第一場配有即席翻譯,令台灣的與會者有機會與國際來賓深入交流各國國會監督議題。

15日安排本次論壇的主題演講「開放國會的全球經驗」,將對不同國家公民團體參與國會監督的模式進行探討。第二場「開放國會行動方案的執行與期望—以台灣、科索沃、北馬其頓經驗為例」邀訪過往較少與台灣接觸的巴爾幹國家講者分享當地民主經驗。最後一場「如何增進國會開放工作的支持與社會影響力」,則探討各國公民參與組織如何跟大眾溝通,讓一般民眾了解開放國會運動的重要性與意義。

台灣經歷民主化轉型三十多年,過去一直以後進國家姿態向民主先進國學習,少有以台灣為中心出發的國際民主論壇,本次論壇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將台灣作為亞洲民主先進國的經驗與全世界分享。

更多報名資訊:https://ccw.org.tw/news/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