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資深制難建立 立院議事品質差
發布時間 2019.11.25, AT 10:44 AM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立委選舉逐漸升溫,但立法院議事品質及效率不佳,為外界詬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於無法建立如美國國會的資深議員制。在立院,經濟、交通總是最熱門的委員會,連區域立委也要抽籤才進得去;相反地,外交及國防、司法及法制則常冷門到淪為黨團幹部及資淺不分區的責任區。相對於美國的資深制,台灣則是選票力量大。
在美國,常見國會議員堅守特定委員會數十年,其專業度往往超越現任部長。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黃秀端受訪表示,美國是總統制國家,強調國會對總統的制衡,所以國會權力非常大;加上行政體系之龐大,必須靠專業、資深、強大的委員會,才足以落實監督。
她指出,立法院各委員會的權力不大,沒最終的決定權,其決議還常遭黨團協商所推翻;有時政黨的影響力,還強過個別委員的專業;加上委員人數少,難對委員會範圍內的業務樣樣精通;立委又為尋求連任,花很多時間在選區服務選民,自然很難累積專業。
從第五屆擔任立委至今都堅守國防委員會(後與外交委員會合併)的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表示,知識是需要累積的,若立委太常更換委員會,包括助理都很難上手。他指出,美國國會各委員會主席,一定由資深議員擔任;不像立法院,屢見第一任立委在擔任召委。
長期在交通委員會的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表示,民進黨團實施積分制就是要建立資深制;自己當年也是嘗試過幾個委員會,後來選定了交委會。她另建議,特定專業的需求,能用不分區立委來補足。
原在交委會,改任不分區就轉往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民進黨立委蔡煌瑯坦言,區域立委在選區面對的就是交通建設、經濟發展等需求,當然會優先選擇這兩個委員會,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他認為,黨團應該在各委員會保留名額給積分高的資深立委,這樣才能配合黨團的戰略規劃,同時兼顧問政品質。
林郁方則認為,立委若能選定長期固守的委員會,久了也能培養出專業。
除立委本身的努力外,台北大學公行系教授郝培芝從制度面主張,台灣國會的權力約介於美國、法國之間;若要強化國會權力,可透過修憲將監察院的調查權移給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