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國會表現總評及未來展望

文章類型
發布時間 2019.11.22, AT 02:20 PM

文:(顧忠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第七屆立法委員自2008年選出後,其任期應該於2012年1月31日結束,但由於總統及立委選舉合併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因此委員們決議提前於2011年12月14日休會,我們已可以為本屆國會的表現打個總成績。

從選制改革的演變來看,第七屆立委適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並且延長任期為四年,照道理應該有較前幾屆立委較佳的問政成績,令人遺憾的是,第七屆立委審理法案的效能並不出色(平均一年156案,較第四屆還少),除法案效能與爭議法案的通過引人非議外,預算的審查更是荒腔走板!在政府1兆9390億預算中,創下只砍1.3億的歷史新低(只刪0.007%),我們可以認定,在選舉前朝野立委皆無心為人民的荷包把關,等於棄守神聖的職權,而執政黨一味為行政部門護航,則是立下了惡例,必須為國會無能負起最大的責任。

由此可見,本屆國會尤其當初期待立委減半後,原本不少民眾認為,可以選出更優秀的立委來專心立法,讓立法院效能更好,但結果顯然並不理想。更令

人民憤怒的是,國家每個月可是編列給每位立委18萬元月薪,與近50萬的助理薪資與加班費,至少可聘請8至14人,來協助立委各項服務,這就是想讓立委善用有限開會時間,更專心細心於法案與行政監督。立法院為競選而提前休會,不但違背了憲法規定立委要開會到十二月底的明文規定,也不符合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45條,競選活動期間為投票日起前十天的規定。公督盟因此特別要求立委既然決定提前放假,就應該把這段時間每天6000元,共12日不開會的所得,總共約八百萬元,捐助給公益團體!

   總評起來,第七屆立委並未積極發揮「為民喉舌」的功能,強力監督政府預算及施政,也無力擺脫意識形態黨同伐異的不講理作風,強行通過包括法官法、土地徵收條例等爭議性法案,並在兩岸協議方面採取任令「自動生效」的消極不作為模式,引致怠忽職守、尸位夙餐的批評。固然這是執政黨「完全執政」的後遺症,但也充分暴露我國國會缺少自主性,經常自我矮化、甘為行政院「立法局」的根本缺陷。

   展望未來的改革之道,應循著健全憲政民主相互制衡的原理,一方面提昇國會審理預算及法案的決策權力,並修改內規,建立「委員會中心主義」之制度性配套措施,建構起國會作為「理性論政之公共領域」的機制,來全面改善國會形象;另一方面,則是應強化民間監督力道,並積極設立「國會頻道」、推動陽光法案、加速國會資訊透明化…等等,課以第八屆立法委員更多符合「責任倫理」之行為規範,以有效端正政治風氣,奠立重建信任的基礎。這項艱鉅的政治基礎建設,需要公民社會發起集體行動,一同為深化民主、擴大參與持續努力。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