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監督機制—國會頻道的可能

文章類型 公督盟活動
發布時間 2019.11.22, AT 12:21 PM

【國會法制化論壇】多元監督機制—國會頻道的可能

早在二十多年前,立法院前秘書長羅成典即已提出「國會頻道」的想法,但是到了今天仍然尚未實現。國會頻道背後還有許多議題需要討論,包括為何需要國會頻道、由誰來主導、預算從何來等問題。

國會頻道對於台灣目前的民主深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在5月4號邀請到中正大學傳播系的胡元輝教授、師範大學傳播所的陳炳宏教授以及台灣大學新聞所的王泰俐教授,來和我們一同討論國會頻道的議題。

 

台灣需要建立國會頻道,甚至地方議會,藉此促進全民關心公共事務

曾在公視服務三年的胡元輝教授表示:第一,以目前台灣現況來說,電視還是最普及的傳播媒介,看電視的人口仍維持在90%左右。雖然電腦與網路越來越普及,但因為數位落差,仍有許多人無法便捷的接觸電腦。第二,頻道中除了「國會轉播」外,更可以製作其他相關節目,以促進民眾了解監督國會運作。第三,在新聞台的商業化下,許多攸關民生但卻與企業利益相違背的重大議題都難以在新聞台上看到。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國會頻道,甚至地方議會,藉此促進全民關心公共事務。

「國會頻道」是屬於立法院的立法頻道?還是公共電視的公眾頻道?

針對推動國會頻道,陳炳宏教授提出以下三個疑問:第一是「營運的本質」,國會頻道的產權,是屬於立法院的立法頻道?還是公共電視的公眾頻道?還是像美國的C-SPAN,是由非營利組織來推動?陳教授擔心,若由立法院來推動,中間的運作過程會變得更加密不透風;但若由公視來推,公視的預算也是由立法院審查,會不會變成由負責公視預算的教育文化委員權力更大,會更容易去加以限縮?若是由非營利組織來推動,則會面臨到錢從何而來的問題。第二是「營運的項目」,國會頻道要播放的內容為何?範圍又應該界定在哪裡?是僅播放院會?或者包含委員會?亦或是連各類公聽會、記者會也包含在其中?第三則是「管理規範」,陳教授說明各地第四台都有個公共頻道,都有在轉播縣市政府的活動。各第四台的第三頻道就是公用頻道,各線市看到的內容都不一樣。並舉舊金山市政頻道為例,表示舊金山有六個公用頻道,可提供天氣、交通、市政活動以及市政府的會議、質詢、公聽會、都發局等加以應用。國會頻道是否應放在公用頻道裡面?那相關的規範營運規章又會是什麼?第四台業者的配合度似乎也需納入考量。此外公用頻道應該是可以讓民眾自由使用的,透過第四台的轉播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操弄,影響民眾的接受訊息的準確度與真實性。

完整呈現事件現場的重要性,進而避免事實被媒體操弄與扭曲

王泰俐教授則認為國會頻道能帶來很多的好處,其一為減低國會議員「藝人化」的傾向,其二則能還原質詢影片的完整性,如先前陳為廷的禮貌事件,正好說明了若能透過媒體完整呈現事件現場的重要性,進而避免事實被媒體操弄與扭曲。另外,王教授也認為現今台灣的觀眾已經被商業頻道養成了重口味,該如何讓國會頻道發揮影響力,吸引民眾的觀看,也是需要思考的。

胡教授並提供美國的調查指出,有高達90% 的民眾認為國會頻道會影響他們的投票意向。陳教授和胡教授皆認為,國會頻道的推動目前先不必擔心收視率的問題,如英國BBC的國會頻道雖然收視低,但英國的人民仍認為它在他們的公共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目前需要做的是「推動」,關心政治這件事情是需要被推動的,而且沒人知道,並不代表它不應該存在,希望透過公督盟,能成功推動國會頻道的成立,進而使資訊更加透明,讓人民不再只有選舉投票那一天當立委的主人。

【論壇資訊】讓民主列席—國會開放法制化論壇

時間: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09:00~17:00
地點:NGO會館(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

 

主持人:顧忠華|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

與談人: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陳炳宏|師範大學傳播所教授

            王泰俐|台灣大學新聞所副教授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