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立法院是資訊透明的,其實不是—期待「真」國會頻道能誕生

文章類型
發布時間 2019.11.22, AT 11:57 AM

近來台聯黨團召開記者會,主張推動「國會電視台」。(參見新聞:想知道立院在做什麼嗎?台聯欲推動「國會電視台」

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公開透明」,所有政策制訂過程都可以被人民檢視與監督。而民意代表的代議角色,更是應該要把自己的所有訊息公開,否則代議政治就可能淪為「己意」與「私議」,甚至變成不顧民意只管黨意的橡皮圖章。

許多人覺得國會監督沒有太大意義,認為國家還是由行政權來掌控,特別近年來更是明顯的行政權獨大狀況。

然若你細看《憲法》,立法院的權力一點都不亞於行政院。舉凡國家的法規、預算、決算都必須由立法院同意,才可以執行。

其它如總統與副總統的彈劾與罷免的提案權,及許多重要的人事同意權,如司法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監察院長、審計長、考試院長、檢察總長、中選會主委、國家通訊委員會委員、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等,都必須要由立法院同意通過。

所以立法院的權力,其實是能夠輕易的監督與制衡行政權獨大的。也因為這樣,國會自然是大黨的必爭之地,自然也會把手伸入國會,控制這些黨籍立委要乖乖聽話。

 

國會網路直播IVOD爭取不易 期待國會頻道誕生

第七屆立委(2008年~2012年)之前,立法委員倒底在議場說了些什麼?提了哪些法案?民眾並不容易得知。通常也只有會作秀演戲與吵架打罵的委員,才有機會獲得媒體青睞播出,也衍生更多的亂象。

因此,促進國會的透明,就成了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簡稱公督盟)2007年成立後的重要任務之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2009年2月20日,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所召開的第一次院會,終於透過「網際網路隨選視訊系統IVOD」正式對外直播,這也是立法院公開透明的重要里程碑。

只是當時僅開放轉播院會與八個常設委員會(內政、教育及文化、財政、經濟、國防及外交、社福及衛環、司法及法制、交通等八個委員會)。然四個特種委員會(程序、紀律、修憲、經費稽核)卻沒開放,直至第八屆第一會期才在壓力下逐步轉播。2014年2月終於也提供了手機觀看IVOD的功能,以台灣有一千萬行動上網裝置的用戶來看,民眾對於立院的監看將更方便。

但公督盟還是認為最理想的方式還是成立「國會頻道」。不論是英國國會頻道(BBC parliament),或者是美國的C-SPAN(Cable-Satellite Public Affairs Network,有線衛星公共事務網)都是很好的例子,不僅可讓國會透明度增高,也可讓認真表現的委員被看到,更有助政府與民眾溝通及公民教育的推廣。

 

 

黨團協商至今不轉播 恐成黑箱

遺憾的是,至今最重要的「黨團協商」會議,卻是迄今還不開放轉播,也才引發許多「黑箱立法」與「黑箱預算」的批評。

我國的「黨團協商」制度,明定於《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法規中也明訂協商過程,必須全程錄音、錄影、紀錄,並同協商結論刊登公報。

然公督盟幾年下來,都無法得之歷次協商內容,甚至最後因壓力而刊出的「黨團協商」會議記錄,也僅是交代最後的結論,討論過程依然無從得知。另外,現有的轉播影片,也只願放三個會期,表示2009年成立以來的影片,許多都被移除,嚴重侵害人民知的權力!

另外,黨團協商也造成凌駕於常設委員會的專業審查之上,試想八個委員會的朝野立委花了好幾個月來提案辯證、審查討論,結果卻敵不過一場幾小時的「黨團協商」而翻盤。

十多個黨團代表,就可以決定立法與預算審查的最後決議,這樣的立院品質怎不讓人擔心?無怪乎有人會稱黨團協商是「黑金政治的保護傘」!

為避免這樣狀況,公督盟成立「國會觀察志工」,直接申請進到委員會旁聽觀查,但還是有委員百般阻擾,認為民眾無權進入。

 

 

國會透明化是民主深化重要指標

而全院會議的旁聽,更只限30分鐘的旁聽,不論議場是否還有座位都會被請出場。且因為之前有過旁聽席有民眾抗議鼓譟,立院還擅自決定,若該次會議有爭議法案的表決就不開放民眾旁聽申請的私法,這都是反民主的荒唐行徑。

除會議的透明度外,公督盟目前也透過立委評鑑,希望也能將「人事聘用透明度」、「選舉經費」、「經濟/非經濟利益揭露」、「財產申報」、「遊說」、「專、兼職揭露」等項目,希望未來可以立法或者逼使立委主動公開被全民檢視。

最後一個重要的透明,就是立委們對議題的「態度」。既為代議,自然就要負責任的讓民眾知道你對重大議題的看法,不論是贊成或反對,有條件支持與沒意見,或是投廢票與不出席投票,這至少都是負責任的答案。

也才能讓選民做為下次是否投票的重要參考。然目前因黨紀處分的威嚇,讓立委已經同質化。各黨當選席次就決定了未來重大議案的投票比數,讓立院繼續停留在二元對立的局面。所以透明化絕對是台灣民主深化的重要指標。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