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忽視預防性照護 長照留破洞

文章類型
發布時間 2019.11.26, AT 10:57 AM

《長照服務法》今年初於立法院完成初審,各界無不盼望本會期能審議通過,給需要照護的長輩更完善保障,但民間團體認為,政府目前端出的法案僅將焦點放在中、重度失能者,難以突破長照困境,應擴大思考預防性照護,從失能前端開始防堵。

高齡80歲的陳奶奶,身體狀況良好,但有輕微憂鬱症,有時得靠服藥才能安眠,日前因做脊椎微創手術申請彭婉如基金會的居家陪伴服務,居服員每天的工作就是陪奶奶到公園、菜市場等地方散步,聽她說說話。

一段時日後,陳奶奶不僅變開朗,服用的憂鬱藥物劑量也減少,身體跟著好起來,整個人看起來更神清氣爽。

彭婉如基金會居家陪伴員湯素華說,老人家有時候只是需要有人陪伴,陪他們散步、聊天,加上有受過訓練的居服員可以協助他們打理飲食、家務,長輩心情穩定、生活有品質,可避免健康惡化。

除了居家陪伴與服務外,弘道老人基金會社工胡詠新指出,一般長照資源多照護長輩生理,心理是照護較難進入的層面,但心理也會影響健康,因此弘道推動專案,透過畫自畫像等創作課程、社工訪視,幫助長輩回顧生命、排除遺憾和痛苦,讓他們晚年可以過得更開心。

70多歲的張爺爺,國共戰亂時獨自來台,一直惦記著要將在大陸的媽媽接來同住,但當他可以返回大陸時,才發現媽媽已經過世,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胡詠新說,張爺爺一開始都不願意和社工吐露心情,後來在一次次引導下,才逐漸打開心房,藉由社工幫忙寫信、將信燒給在天上的媽媽,逐漸放下遺憾,在剩下的老年生涯中能無罣礙的生活。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目前長照法案人力、設備等規畫都朝醫療化發展,缺少延緩失能的預防性照護資源,但延緩長輩步入重度失能、身心惡化,政府便不需耗費大量人力、健保資源照顧重癱或重度失能、失智長者,也能減輕家人負擔。

衛福部照護司副司長蔡誾誾解釋,中、重度長輩是目前最迫切需要密集性照護的一群,因此列入優先對象,但衛福部已慢慢將預防性照護概念引入現行照護措施,訓練居服員的彈性,未來會逐步發展。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