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各國國會—旁聽是民眾的權利
發布時間 2019.11.22, AT 12:23 PM
【國會法制化論壇】前進各國國會—旁聽是民眾的權利
公督盟於上週六(5/4)舉辦「讓民主列席─國會法制化論壇」,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國會開放進行討論。在第二場的「前進各國國會—旁聽是民眾的權利」中,東吳政治黃秀端教授、新台灣智庫李明峻執行長、政大政治系葉浩助理教授、以及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楊聰榮副教授,為我們帶來了精采的分享,與會的民眾們也十分踴躍的提問討論,讓我們對於各國旁聽制度有更多的了解,也讓我們能夠參照他國經驗,思考台灣想要的國會是什麼?
葉浩:英國─國會是民主櫥窗,公民教育從小做起
留學英國的政大政治系葉浩老師,從高中起便在英國念書,直到五年前才回到台灣;也就自己在英國親身參與其公民教育的經驗和與會的民眾分享。
對英國人來說,國會是民主櫥窗,是對外國以及國人展現民主的地方。也因此,英國國會是完全開放的:每一個委員會,只要你願意,都可以去看,也沒有任何「神秘」的會議。此外,各種會議開會時都會錄影,並在國會頻道上二十四小時播放。
若要參觀英國國會,通常有兩個方式:第一、向自己的學區申請,免費參觀。第二、在假日休會的時間,付費進去參觀(無論本國人外國人皆可)。
而一到五開會的時間,不論身分,都可以排隊入場。上下議院場地較大,可參觀的人數較多;而委員會會場較小,大約只有二十人能進入。旁聽都是以本國人為優先,若還有名額,外國人或觀光客也可入場。
此外,因為英國國會建築本身就是建築歷史的資產,除了大家一般想到以政治參與為重點的旁聽外,也有「藝術史」、「建築史」為主題的參觀。
除了一般的公民參與,英國也將國會和公民教育結合。英國學生從國中開始,就可以進入國會參觀。到高中畢業後,至少會參觀一兩次,因此,普遍來說,對國會議事規則都能夠有基本的了解。此外,英國學生高中時有選修課程,對於政治相關科系的選修學生,英國國會也會安排國會參觀及模擬辯論的活動,同時,也能夠針對特定議題和英國國會議員直接對談、討論。
英國國會開會的方式和打辯論賽需要打點、只能問yes/no的問題不同;而是像政治哲學老師上課,使用高度抽象的語言,就像是教授互相辯論。雙方皆會有很完整的論述。若有興趣,可以到網路上看英國國會的辯論。其中,對首相(prime minster)的辯論特別精彩、也很值得去看。
英國國會的開放對公民教育有什麼影響呢?第一、國家的議事運作是完全透明,學生可以理解到政策是如何進行辯論、如何決定的。第二、它能夠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當學生參觀過英國國會殿堂,會理解到漂亮的建築不是來嚇公民的、也不是阻隔貴族和公民的圍牆;未來要申請大學時,便不會因為看到富麗堂皇的建築而感到膽卻。第三、國會會不定期的就特定的法案,演一場戲,讓喜愛戲劇及語言的英國人能夠以更生動的方式理解國家重要的法案是如何形成的。
對英國來說,開放的國會是向世人展現民主驕傲的地方,葉浩老師也表示自己期待未來台灣的立法院也能夠如此,讓台灣成為華人民主的示範地。
李明峻:日本─議事轉播方便,媒體監督嚴格
留學日本的新台灣國策智庫李明峻執行長則就日本的旁聽制度和大家分享。李明峻提到,進入日本國會可以分成三種狀況:參觀(日文稱為「見學」─和有沒有開會無關,也可能是參觀建築)旁聽、和進去找國會議員。
如果是第一種,要參觀國會,在網路上登記就可以。若是第三種,「找國會議員」,在門口填個表,就可以進去找委員。在這個表格中需要填寫「是否有預約」,但即使沒有預約,還是可以進去。
至於和這次論壇主題最相關的「旁聽」呢?李明峻表示,在日本,其實幾乎沒有旁聽的問題,因為日本的NHK電視台(相當於台灣的公共電視)會全程轉播國會議事。無論是每年審查預算時、或是有重大議案或重大弊案發生,議員要質詢,都會全程轉播。也因為有轉播和錄影,即使不親自去旁聽也能很方便的獲知國會資訊。也因此,旁聽的公民多半是三三兩兩,並不非常踴躍。
日本的旁聽分成兩種:院會和委員會。院會旁聽須上網登記,只要有位置就可以。同時,旁聽規則為:不管講的好或不好,都不能鼓掌或謾罵,必須像是空氣人一樣。而委員會比較特別,需要該委員會委員的介紹才能進入;若是重要議案,則要委員長的許可。在委員會會議中,旁觀人員不能錄音錄影;若是有可疑行動,委員長也可發動警察權。
除了旁聽,李明峻也提到,日本的媒體監督是非常嚴格的,會自動統計委員出席狀況等資訊;媒體揭發的國會議員不當行為,也往往會讓議員因此辭職。舉例來說:曾經有一位議員去洗溫泉,太太不小心把飯店毛巾被帶回去,查出來後這位議員便立刻辭職。還有一個例子是,有民眾指定捐款給國會助理,結果被用在地方助理,查出來後,因為沒有用在該用的地方,這位議員也是立刻辭職。
李明峻認為,開放是最後的手段,國會本身就要透明化,只有在透明化的程度不足的時候,公民們才需要親自進去看。而台灣現在的狀況是:不僅國會透明化的程度不足、媒體權也沒有發揮,才會讓公民團體需要疲於奔命的進去旁聽,甚至受到重重阻礙。和國外相較,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楊聰榮:如果一個國家實質的民主文化越成熟,其旁聽的制度文化也會越開放
留學澳洲、長期研究亞太地區國家的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楊聰榮副教授表示,自己兩年前曾參加亞洲選舉監督聯盟的觀選,也趁著這次準備的機會也和各個國家的朋友討論,發現綜觀各國,如果一個國家實質的民主文化越成熟,其旁聽的制度文化也會越開放。
比方說澳洲,承襲老牌民主國家英國的作風,國會開放的方式原則上和英國相同:原則上盡量開放旁聽、也有國會頻道全程轉播。旁聽坐位席同樣採取先到先入場的規則。楊老師也提到,在內閣制的澳洲,國會議員同時也是內閣閣員,所以到國會旁聽不是只是聽民意機構的討論,也是了解國家政策形成的重要方式。
至於亞洲各國國會開放的程度如何呢?
韓國國會原則上可以參觀、也可以旁聽。如果是委員會,只需要有一個委員會簽了字,就可以進去。泰國國會同樣可以旁聽,但因為有國會頻道,所以大部分的人會覺得旁聽沒什麼必要。老一輩的人甚至在家會以看國會頻道做為娛樂。此外,泰國委員會要開會的時候,NGO的組織也可以申請,和委員會一起開會。
至於新加坡,雖然大家好像感覺新加坡一黨獨大很久了,但是在民眾的旁聽制度上也是相當開放的,基本上也承襲英國的作法:國會放假的時候可以參觀、開會的時候也可以旁聽。由於新加坡國會也算是歷史建築,所以十分歡迎民眾旁聽。歡迎到什麼程度呢?甚至會在網站上把幾個辯論的時段列出來,歡迎你去聽。但也同樣因為有全程轉播,民眾參與旁聽並不特別踴躍。
而馬來西亞雖然國內關於種族、宗教、語言,等議題爭議很大,但即使如此,旁聽也是一樣沒有問題。院會可以登記進入,委員會則是委員簽字即可進入。在印尼,旁聽雖然需要透過NGO,但是國會不同的section都可以參與和旁聽。雖然現在並沒有國會頻道,但國會討論的過程全程都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雖然相關規範還沒有很清楚,但是態度很明確是開放的。
總結來說,上述各國的情況雖然在細節上有些差異,但基本上都是以開放為方向。
台灣國會改革的方向?公民參與、落選運動、持續監督
與會的老師們除了分享各國國會開放的現況,也對台灣國會改革方向提出可能的努力方向。葉浩老師認為,我們不是先有良好的民主教育,才有民主制度;我們是天上掉下來的民主制度,但卻是長期在威權的教育下受教育的,所以我們還沒有習慣以公共的精神參與,所以黨的精神比較多、派系的精神也比較多;所以現在除了繼續監督以外,可能沒有快速的解決辦法。
同時,在國會資訊透明化、專業化部分,葉浩老師也提到,在英國,委員會會就特別的重大議題,請一群學者專家,花數個月的時間做準備(若是像十二年國教這麼重大的議題,可能就需要一年的時間),做成委員會報告(committee report)。而這份報告在英國的社會裡,是受到高度重視的。報告出來後,會先在報紙上刊登內容,輿論也有意見表達的過程。這整個過程反映的是很不一樣的想法:他們很重視學者專家的意見,並且把資料開放給外界,所以外界擁有的資訊和委員擁有的資訊是一樣的。委員會在討論時,正反的意見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並且決定都會見報,受到民眾公評。
而李明峻則認為,監督國會最重要的力量是─監督的團體有讓他落選的能力,否則怎麼批評都沒有用。也因此,選民的素質是重要。在日本,不管你是在哪裡選出來的議員,會被期待是需要以全國的利益考量,而不是為特定的選區利益服務。若台灣選舉還是買票、地方派系、選民服務,那監督能發揮的效果就很有限。
楊聰榮老師同樣認為國會監督制度僅是民主機制的一環,要有好的選民,才能發揮效果。亞洲各國的情況和台灣有點像,大部分的人只重視「當選」,而不重視後續的監督。此外,監督時,所產生的資訊越充足、越方便大家查閱,以後在投票時就能夠做參考,也比較能讓監督產生實質效力。
最後,四位老師一致同意,若要改變台灣立法院的現況,讓其更開放、透明,公民的積極參與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教育孩子獨立思考、為自己作主,懂得選擇理想的政治人物;同時,民間若能給政府壓力越大的壓力,國會開放也才越有可能成功。
【論壇資訊】讓民主列席—國會開放法制化論壇
時間: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09:00~17:00
地點:NGO會館(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
主持人:黃秀端|東吳大學政治系系主任&教授
與談人:李明峻|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留學日本)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留學英國)
楊聰榮|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副教授(留學澳洲、研究亞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