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新聞稿】「國會『評』道!我們需要怎樣的國會頻道?」座談會
發布時間 2019.11.26, AT 01:00 PM
公督盟於5月3日上午九點,於NGO會館舉辦「國會『評』道!我們需要怎樣的國會頻道?」座談會。
本次座談會由公督盟理事長黃秀端主持,她認為「國會頻道將讓人民更瞭解立法院,也會發現委員會裡討論的事情與民眾相關,立法院不是只有打架,整體而言國會頻道對台灣的政治有其正面意義。」例如「嘉義市有轉播後,導致議員的行為都改變了,不只是變得文明、就連出席率也提高了」。
公督盟公民資訊頻道小組召集人莊豐嘉更肯定國會頻道使得議事品質好壞不證自明,將帶來透明的新政治,與媒體改革,他認為「希望未來開放公民記者,與國會頻道結合,預算、法案審查的公開透明,將更能創造新政治」。
國會頻道先求有,再求好
不過,如公督盟公民資訊頻道小組副召集人陳俐甫所言,「4月8日的試播是建立在『先求有,再求好』的前提之下」。
基此,公視何國華研究員在參考法國、英國、加拿大、智利後歸納其營運的思考模式,
一、尊重編輯獨立,頻道擁有充分自主權
二、頻道的定位國會頻道抑或公共事務頻道
三、以加拿大CPAC經驗為例,強調雙語播出。
所以未來台灣的國會頻道是否要將語言納入規範,要求不同比例的語言配置?
四、國會和公共事務傳播管道除了電視頻道外,也包括廣播、網路、手機等多元平台
五、建立頻道穩定製播環境,必須建立在幾個思考點上:
- 確立國會頻道法源依據
- 確立每年預算來源
- 確立轉播規範和節目規範
- 確立國會主導或是媒體主導
蔣萬安委員也舉美國與日本為例,表示未來將學習國外經驗處理國會頻道。
民視國會頻道執行秘書黃能揚分享現行的國會頻道建置包含電視與網路,為了推廣民視也推出了手機與平板的APP,並透過社群媒體宣傳與預告立法院接下來的議事主題。
在推行國會頻道的過程,黃秘書認為現行國會頻道的挑戰包括:
一、民眾對於頻道位置認知與定頻議題
二、幾個頻道才夠?
三、非直播時段如何規劃
四、主持人、評論員與評論節目等議事轉播再制可以怎麼做?
借鑑他國,改進台灣
對於上述他國作法與我國困境,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羅彥傑以「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傳播政策?」切入,期待未來能夠透過恢復電視公共服務的精神,進而達成審議民主的理想。
諸多與會者都針對接收資訊者探討應如何作為。許毓仁委員認為應考量國會頻道的普及率問題,製播時應試著透過技術上的改良,讓問政與知識性內容變得有吸引力。
陳俐甫老師更進一步針對國會頻道的著作權問題討論,「立法委員的言論免責權本來就有其代價,國會頻道應該有其轉播的特權,內容不受著作權的保障。」黃能揚執行秘書也認為當技術與著作權允許,便能增設相關平台。
座談會最後,黃國昌委員與黃秀端理事長均針對國會透明化討論。黃委員表示「希望委員會的政策辯論能取代過去的黨團協商……在黨團協商完成相關改革,限縮其可討論的項目,就目前黨團協商進行直播,而不是只有錄音錄影。」黃理事長也期待「電視台可以派員隨團轉播,讓大家有所瞭解考察的內容」。
藉由本次座談會足見各方均認同國會頻道的推行,今日座談的焦點主要是讓各行為者一同建構理想中的國會頻道,不管是在國會透明化的討論抑或是資訊的傳達方式今日的座談都有了初步的藍圖。未來,也須仰賴各方有志之士繼續努力推行。
- 日期:2016/05/03(二),09:00-11:30(08:50開始報到)
- 地點:台北市非政府組織(NGO)會館。
- 主持人:黃秀端(公督盟理事長)
- 與談貴賓:
何國華(公視基金會研究發展部資深研究員)
莊豐嘉(公督盟「公民資訊頻道小組召集人」、台灣和平草根聯盟理事長)
許毓仁(立法委員)
陳俐甫(公督盟「公民資訊頻道小組副召集人」、真理大學助理教授)
黃能揚(民視國會頻道執行秘書)
黃國昌(立法委員)
蔣萬安(立法委員)
羅彥傑(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助理教授)
(依姓名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