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團協商的兩面刃,作為公民的我們怎麼看?

文章類型
發布時間 2019.11.22, AT 12:15 PM

立法院於會期最後一天(5/31)深夜偷襲通過會計法修正草案,引起全國嘩然;雖然立院已在上週四(6/13)處理了行政院所提之會計法覆議案,但此修法鬧劇突顯了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性的問題。而其中最讓人詬病的恐怕就是「黨團協商」的密室政治。

 

  公督盟曾於日前召開記者會,喊出「廢除黨團協商」的訴求;有人認為,黨團協商其實是兩面刃,雖然有缺點,但也有優點─最主要的便是可以平衡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現況,讓在野黨、少數黨,都能有機會透過協商實行部分理念與政策,讓國會更加多元、互相制衡。

 

  從(非最大黨之)政黨角度來看的確是如此:「黨團協商」給予了少數黨運作的機會和籌碼,因此會傾向支持其存續;但對公民來說也是如此嗎?政黨是黨團協商的「座上賓」,可以知道協商過程、政治運作;但是公民作為黨團協商的「局外人」─無法參與、也無法獲知協商的紀錄─如同被蒙上雙眼,只能在心裡祈禱政黨不會出賣人民、並且堅持選舉時他們曾說過的那些美好理念和願景。

 

  無論我們對於各個政黨的認同度和信任度如何,作為一個法治國家,我們理應建立一個良好的制度,而非去期待「人」─期待立委個人不會言行不一、期待立委會堅持我們認同的理念─更何況利益衝突的狀況都是違反人性弱點。

 

  政治人物其實也都理解這樣的現實,所以當他們是協商的「座上賓」時,他們會說:「為了制衡,這是必要之惡。」(例如:黨團協商若公開,很多事情就不能談了。)但當他們被拒於門外時,他們會說:「不容許黑箱協商。」(例如:吳習會是黑箱協商,我們反對!)而公民是被拒於所有協商門外的,當然更應該團結起來反對這樣的黑箱。

 

  作為公民,我們當然希望國會是權力制衡、多元觀點並陳的;但是如果這樣的「多元」是黑箱的,那或許公民的更需要捍衛的是「知的權力」、是能夠知道「代表我們的政治人物是否真的貫徹了我們認同的理念」,而不是黑箱裡面「多元」的政治交換。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