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農業大騙局

文章類型
發布時間 2019.11.22, AT 12:11 PM

貿易自由化  對台灣農業影響及因應策略

    

 

     台灣事實上是以國家發展主義來做發展方針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我們連國家發展都顧不上了?不管是服貿協議甚至是WTO,這些協議都已經不是以國家作整體的利益作為前提,最終要的原因其實是198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但是新自由主義不是代表自由,它指的自由一定是有限制的。早期台灣80%以上是農民,而日本在殖民台灣時並沒有切斷地主與佃農的關係,是利用與地主的合作來達到治理的合法性,但是在國民政府時期是透過土地改革的方法來打破地主這個階級,土地改革的目標是平均化,取得治理合法性。當時國民政府的這項措施讓台灣80%的農民有自己的土地。

 

    但是國民政府的這項措施為了國家發展的整體利益,政府利用增產的結果,用來扶持其他工業,也就是早期政府的政策”肥料換穀”,這項政策就是政府利用增產的剩餘,用來扶持其他工業,政府累積其掌握糧食的能力,拿到糧食的目的是為了結構轉型,由農轉工。國民政府掌握了糧食就等於掌握住公務員薪水、軍需民糧以及賣糧給日本所取得的外匯,這些外匯就能夠用來發展國家整體,完成台灣初步工業化的基柱。

 

   主講人提到,在傳記中或訪問報導裡李國鼎提到台灣達成了”由農養工”,卻沒有達成”由工扶農”,這件事情之所以會這麼重要,因為一直有國家政策在擾動農民的生產,我們身處在經濟要發展的思維中,當我們看到農村貧窮、衰敗等各種問題時,通常就會覺得是農民不夠努力的關係,但是主講人認為”農業沒前途”其實是一直以來受到結構壓迫的現象。”肥料換穀”、”以農養工”這些政策勢必造成農民的收入不足,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的時候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推出了”保價收購”這項政策,確保農民有足夠收入,但是依然無法解決農村凋敝的問題,所以開始鼓勵大家轉作,像是轉向經濟作物。

 

    當農民多樣化的生產迎向社會的需要,農村社會未必是貧窮的,但是這個局面卻被新世界的秩序打破了,因為301條款,台灣開始取消菸酒專賣,從國外進口洋菸洋酒,接著開放溫帶水果等等,一連串衝擊台灣農業,1988年520農民運動,但是台灣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開始想要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想效法美國做大農,所以台灣開始把農地釋出,1985開始對美開放,2002加入WTO就開始對全世界開放,開放稻米造成農地休耕。

 

經貿秩序的原則有幾項:

1.去管制

2.私有化

3.成本降低

 

    這麼做一切都是因為資本要逐利,接下來要談自由經濟貿易區,WTO這個架構主要規管三類的貿易,一是貨物貿易,二是服務貿易,三是智慧財產權,隨著農民結構調整,農民本身也在進行內部階級化,台灣有幾家大企業掌握了大部分的資本,台灣的小農和資本農業是不同的形態,他們掌握了比較高端的種植技術,所以工業和農業一樣重要,都市和鄉村有著同樣價值。台灣面對世界性的糧食危機,就開始物價飛漲,台灣一直對外開放的結果造成台灣本地只有30%的糧食自給率。國際糧價的飆升源自於石油的漲價造成替代能源的使用,各國種植玉米、甘蔗等,造成糧價居高不下的局面。但是台灣卻又必須依賴國際糧食,而台灣人有個迷思就是發展工業一定要犧牲農業,但是從其他國經驗來看真的是如此嗎?英國和德國都是工業強國,但是他們的糧食自給率非常高,所以工業發展和農業成果維持一定的均衡不一定是矛盾的。

 

    再來提到台灣也有類似特區的經濟發展模式,例如中科四期等地,以國家的力量來協助資本的發展,以一些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來對廠商減稅,以竹科例子來說,政府給予優惠待遇來促進科技業發展,讓人民過得更好。但是主講者認為政府把太多資源投入高科技產業,因為科技產業相對於農業來說,投資報酬率並不穩定。

 

當特區發展得太過旺盛,就開始對環境產生迫害、汙染。科學園區都會造成一些環境災難。管中閔曾提出台灣的解藥是”更開放”,也就是自由經濟示範區,鬆綁物流、人流、金流、資訊流、知識流。特區就是為資本打造的經濟模式,但是這樣做未必有經濟發展。而農村衰敗嚴重跟進口的壓力有關,所以休耕的土地越來越多,台灣農業的衰敗可說是國家政策的結果。

 

再來是服務貿易協定的各方觀點:

1.中小企業的存亡——造成台灣、貧窮、失業、治安問題加劇。將來入開放中國會形成壟斷市場的局面,讓現在飽和的市場出現整併的情形,壓低勞工工資、降低原料成本。

2.品牌——不分來源只要在台灣加工就能打上MIT。

3.人才——形成產業結構的衝擊。

4.投資移民——房地產工作機會皆減少或更競爭。

5.商機——中國對台開放皆須大額資本財可經營,但是台灣對中國開放全部、各式各樣中小型企業壟斷資本。

    

    加速跟中國簽訂ECFA、服貿協議,所以可見中國資本對我們的侵略,主講人問了一句,難道將來簽TPP時人民較展開雙手歡迎嗎?他本身也是不同意,認為只要是資本就應該受到限制,不管是中資、美資、台資,因為資本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賺更多的錢。其方法有兩個,一是壓低工資,二是壓榨地球資源,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現實環境。過去作用在農村工人身上,今天的服貿卻是作用在在座的你我身上,台灣已經夠自由了,簽訂的WTO已經可以讓台灣做全世界95%的生意,沒有必要再為了這5%把全台灣犧牲掉,ECFA、TPP、服貿協議背後都有一個壟斷資本的力量,席捲人民的未來。

 

    所以農業必須做一些改變,首先要創造持小農的體系,承認台灣是雙軌農業,我們訴求國家應該給農業支持或者是保障勞工的就業權利,就是國家整體資源的”再分配”,台灣最大的問題在,國家無法把勞資的不平和和剝削建立一個第三方的調節。人民期待一個更好的未來,起碼人民要有選擇權,至少這一代的發展和享受不會危及到下一代。

熱門文章